-
“儿童友好幸福场景”带来满满幸福感2021-12-24沿着浣花溪河道仔细巡查,跟着河长去巡河;当一次小讲解员,传播杜甫草堂诗歌文化;体验一回“小法官”,旁听庭审、发放宣传资料;与父母一起绣一幅手工作品,感受蜀锦的魅力……对于生活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草堂街道草堂路社区的孩子们来说,这些乐趣已成为生活中的日常。“如今,在草堂路社区儿童之家,有儿童图书、毛绒玩具、益智类玩具、儿童桌椅等,每周开放不低于60小时,每月开展1-2次主题活动。”据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草堂路社区儿童之家已开展各类儿童活动160余场,服务辖区儿童4000余人次,不仅为辖区儿童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学习活动场所,还搭建了一个与家长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今年以来,新都区桂湖街道新桥村以绿色生态空间及农业生态文明为基底,建设“儿童友好幸福场景”,打造集自然课堂、阳光大草坪、田园球场、天空画廊、创意田园等全面发展的科普教育、乡村运动、户外拓展等活动场地,现已建成紫藤长廊、树袋熊之家、青训中心、阳光大草坪等设施景观。据介绍,树袋熊之家原本是闲置农田,现改建成为集儿童创意农业、郊野运动、乡土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儿童友好幸福场景”。通过引入社会组织,为适龄儿童提供公益服务,目前共开展亲子活动50次,累计服务1.2万余人次。自成都市“幸福美好十大工程”实施以来,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积极推动品质为先、动态成长、充满活力的儿童友好社区全覆盖进程和全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的建立完善,强化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意识,结合“未成年人宣传保护月”等宣传节点,及时提供社会工作专业辅导和技术支持,开展未成年人及其家庭需求评估,整合辖区资源、链接社会资源,全力推进“儿童友好幸福场景”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279个“儿童友好幸福场景”,初步实现街道(乡镇)全覆盖。(来源:中国社会报,记者:郑 涛 陈小平)
-
让慈善之花在黔中大地精彩绽放2021-12-24在贵州省慈善总会的展台上,通过一块块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益童乐园、黔地非遗等“善行贵州”品牌公益项目以及互联网募集项目和公益基金项目;以大事记、大数据的形式,展现了近年来贵州慈善事业的发展成就;在贵州省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的展台上,身着民族特色服饰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欢快地表演着特色芦笙舞;…………这是日前出现在贵州省民政厅与贵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贵州省“第八届慈善项目推介会”上的一幕幕。据统计,有近100 家爱心组织、爱心企业参与此次推介会。“贵州省慈善项目推介会”是贵州慈善宣传的传统项目,是全省慈善行业交流展示的重要形式。今年推介会以“聚焦乡村振兴、共绘未来图景”为主题,重点宣传推介贵州优秀慈善项目,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慈善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搭建平台,为贵州省慈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搭建平台,共谋慈善公益新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发展,将贵州省慈善条例立法工作列入改革任务,出台《贵州省促进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各级慈善组织主动作为、开拓创新、认真履职,推动设立“贵州慈善奖”,慈善事业欣欣向荣,形成多元化、组织化、规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记者了解到,2014年,贵州省民政厅、国资委、工商联主办了“首届贵州省慈善项目推介会”。20家慈善公益组织与企业、商会、慈善机构、爱心人士等达成71个慈善合作项目,项目合作款物25432万元。截至今年,活动已连续举办8届。今年的活动坚持“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成果展示平台、慈善资源对接服务平台、慈善文化交流传播平台、慈善生态协同共创平台”的定位,分别设置慈善项目展示交流、主题研讨、公益晚会、路演、义卖、合作洽谈六大板块。经过八年的发展,“贵州省慈善项目推介会”已成为共谋全省慈善事业发展的盛会,也是省内优秀慈善项目推介的盛典,更是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慈善组织交流的平台。据悉,在慈善爱心基金启动仪式上,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捐赠1550万元设立“华创证券爱心黔诚慈善基金”、贵州玉蝶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捐赠555万元设立“玉蝶善愿”基金、成都川糖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捐赠100万元设立“川糖远贤”爱心基金,3家爱心企业共计捐赠2205万元,专项用于支持贵州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打造品牌,彰显大爱播撒温暖2017年至今,全省慈善组织募集款物超123亿元,涌现出“善行贵州”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慈善品牌。据贵州省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总会全力打造“善行贵州”品牌载体,搭建“慈善公益汇”支持服务平台,通过举办慈善公益项目大赛和项目推介会链接慈善资源,协调联动慈善会系统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共募集款物11.2亿元,实施精准扶贫、赈灾济困、助医助学、助老扶幼等系列慈善项目近百个,覆盖全省9个市州,受益群众逾百万人次。据悉,“希望工程”在贵州落地31年来,共募集资金24.2亿元,援建1990所希望小学,资助低收入家庭学生超过34万名,托起无数山里孩子的读书梦。这几年,贵州省慈善力量快速壮大。目前,全省已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198家,实名注册志愿者688万人,志愿团体4.4万个,志愿服务时长超1.28亿小时,为推动全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善行彰显大爱,温暖多彩贵州。到2025年,贵州省慈善组织将达到300家以上,持续打造特色慈善公益品牌。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搭建平台、创新服务模式、持续弘扬慈善文化,推动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参与的“全民慈善”良好氛围,让慈善之花精彩绽放。(来源:中国社会报)
-
2021,好的公益应该怎么做?2021-12-2412008年被称为中国公益元年,因为奥运会、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的发生,涌现出一大批公益组织,中国慈善捐赠总额达到1070亿元,个人捐款首次超过企业捐赠,中国公益开始真正从边缘走向主流;2020年,疫情爆发,公益再次出圈。仅靠一个人或少数一群人来解决某个社会问题是很难的,需要更多人开始注意公益议题,并有效参与和推动改善某些社会现状,这离不开媒介传播和各种渠道营销。好的公益不是孤岛,而是链接,模糊疆域,跨界共创。真正有效解决问题的公益行动,营销传播是重要的一环。所以说,今天的公益或许也可以称之为“营销公益”——公益为目的,营销为手段。本文将以新时代公益为前提,通过近几年一些好的案例来探讨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公益,公益又该如何做创新,以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论。2好的公益需要创新+实效为什么说好的公益需要创新?以往人们对公益的认知会陷入到简化思考中,即公益就是在某个时间点,策划一期催泪内容,受众被感召捐钱捐物,按照单向链路循环往复。这是一种自上而下且被动的方式,其结果也是低效的。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10年间,媒体传播从单向到双向,公众的话语权回归,公益不再是一个单链路的事件;伴随着的还有人群的变迁,在2008年公益事件的传播下,公益精神在新一代年轻人心里种下了种子,正是他们成为了如今关注公益的主流群体。年轻人有什么特点?热爱公益,但他们的独特个性也彰显在公益里——拒绝说教,拒绝悲情同情,热衷社交分享,喜欢参与,喜欢新鲜感等。在传播媒介和人群变化的双重因素下,公益突破了很多边界和限制,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比如说助农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公益议题,但如何做出一些新意,吸引年轻消费者一直是个难点。而前不久腾讯“丰收好物计划”中助力江西上饶葛根产业的公益项目,则提供了一些思路。上饶横峰县是“中国葛之乡”,针对葛根知名度低、食用不方便的问题,“丰收好物计划”在产品定位把传统的葛根粉变成了开袋即食的休闲食品;同时将目标人群锁定在了职场女性和年轻宝妈,围绕酥脆口感和健康养生的全新产品定位,推出更加贴近年轻消费者的全新包装设计;之后通过微信小程序、视频号直播、广告投放、品牌推广等多种形式,真正打通葛根销路。正是公益创意让葛根产业通过产品创新打通了与年轻人的沟通点,为助农公益打了个样。又比如2019年的《一个人的球队》公益作品——叶沙(化名),一位喜爱篮球但意外去世的少年,捐出自己的器官,他的五位获捐益者组成特殊球队代他圆梦。这些内容通过创意H5传播,邀请大众签字支持“叶沙队”向职业篮球队发起的挑战信,获得7万人签名支持;从社交平台到权威媒体,《一个人的球队》逐渐成为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事件,让器官捐献的话题以正能量的形象走进了大众视野。作品最终获得超2.2亿次曝光,让68万人加入器官捐献的队伍。68万人的实际参与是让创意落地并产生实效的公益,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所以无论是《一个人的球队》还是“丰收好物计划”助力葛根产业的案例,都能看得出面对新人群新媒介,需要一些创新的方式去做公益。这个创新不仅包含公益形式的创意,也包括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同样,在创意和传播都到位之后,是能真正解决问题、让公益有实效的。上饶的葛根开始了自己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器官捐献协议签署数量的增加也给无数患者带去新希望。3好的公益是一场社会化共创除了创意和实效,好的公益也是一场社会化共创,这里的共创既可以是公益主体和广大群众,也可以是组织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创造更多可能性。回到上文所说的,话语权回归大众,每个人都可以决定是否要参加一项公益活动,是否要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是否要宣传出去。想必很多人还记得2018年《一起捐脸 勇敢代言》的公益活动。这是当时“创益计划”孵化的一个公益作品,活动从“一厘米的改变,将改变唇腭裂孩子一生”的核心概念出发,通过人脸融合等技术,让明星和大众为唇腭裂儿童进行代言。活动最终收获了逾90万次互动,超过7万人“捐出”自己的脸,项目善款帮助160多个孩子重拾微笑。这是一项超过7万人共创的公益活动,它给公众带来的不止是震撼,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唇腭裂儿童的关注,以及对偏见的深刻反思。打破隔膜的不光是公益和群众,还有各个公益组织和平台。比如说“乡村妈妈”公益活动。中国有4700万个乡村妈妈,她们肩负家庭重担,却是一个容易被忽视和遗忘的群体。于是在2019年,友成基金会联合创益计划推出一个名为《时光兑换机》的公益作品,在QQ阅读平台上,用户可以用阅读时长为“乡村妈妈”兑换教育基金。除了筹款,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带来了十几万的关注人数,项目的传播让更多人关注到“乡村妈妈”这一群体,同时也关注到这群乡村妈妈是一群传承了苗绣、羌绣、苏绣、湘绣、粤绣等各种刺绣的传统民艺的手艺人。去年年底,他们借助“我是创益人”平台的力量,与知名广告公司英扬传奇集团开展合作,孵化出《女排国潮秀 乡村妈妈绣》公益作品,作品结合中国女排这一女性荣誉的代表,将女排的运动感和苗绣民艺相结合,让苗绣从传统中剥离出来,在视觉表现上更时尚、更国潮。同时打造了T恤和徽章两个单品,用户选择自己喜欢的任意图案购买,购买的钱会直接转换为善款捐赠给腾讯公益“帮妈妈上大学”项目的乡村妈妈们。这是一个多方共创的项目,一方面基于受助群体激发创意灵感,让创意源于生活、基于真实;另一方面通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可持续解决方案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一次性的捐助。除了“乡村妈妈”,百胜中国的“捐一元”献爱心项目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这个项目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持续了14年。14年间,百胜中国不断更迭自己的公益方式,除了数字化的创新玩法,它也在让自己的公益队伍不断壮大。像今年,百胜中国加入了腾讯的“创益品牌+计划”,该计划联合百胜在内的安利、唯品会、杭州市温商慈善公益基金会、Ubras等五家企业和机构,为捐一元送营养、悦耳行动、健康童乐园计划等公益项目筹得捐款近3000万元,提升了公益议题的社会关注度。“乡村妈妈”和百胜中国的“捐一元”都是平台共创的案例,“共”是多个平台共同参与,“创”是创造解决方案和价值。他们通过不同平台之间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汇聚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的力量,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的落地与创新。公益的意义不止是激发个体所能贡献的能量极值,更是如何能够最大化连接调动更多生态力量,创造可持续的社会价值。4好的公益需要可持续“公益不是一次性作秀,是可持续性的事情,我们要一直做这个事情。”这句话是 TOPic & Loong 创益人龙杰琦说的,而他也是《勇敢代言》《一个人的球队》的主要策划人。他连续参加了五年的“创益计划”,第一年是《勇敢代言》;第二年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平台的支持下,让《一个人的球队》出圈发光,实现了68万愿意捐献器官的志愿登记;第三年是《一个人的乐队》,这次实现了160万志愿登记,这是《一个人的球队》两倍以上的志愿登记数,证明了可持续的公益项目会不断的累计正能量,吸引更多人参与。去年,他想证明公益也可以是营销,公益也可以直播带货,于是真的从西藏带走了几百万个垃圾瓶,通过创益的形式真正解决了西藏的环保问题。到了今年,他把两个相关公益议题组织在一起,打造了《一场特殊的器官“移植”》——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项目以悬念的手法,打造一次特殊的器官移植事件,发动人们寻找适配者,最后解开谜底,引发人们对沙漠化的关注。这个创意聚焦在环境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之一。“我是创益人”这个项目今年也转向了聚焦低碳行动、生物多样性、技术公益、乡村振兴等十个相关议题。在12月20日腾讯举办的“创益计划五周年回顾活动”上,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表示,未来的公益要更聚焦,也更强调实效的力量,通过腾讯的平台力量,连接并带动创益生态内更多伙伴共同行动,让创意真正有实效。前文分享的这些案例中,我们能看到什么是好的创意,真正的社会痛点在哪里,以及让公益不止停留在表面的一些实效方法论。同时也看到中国公益在互联网时代颠覆了传统公益原有的自上而下的秩序和结构,取而代之的是自下而上、多元的自组织秩序和方向。也能看到未来公益的方向将会走向可持续,这个可持续在于推动公益从提高社会关注走向实效落地,持续输出具有实效与可持续性的公益解决方案,带动公众参与到人人可及的公益行动中,创造社会价值。5 结语爱因斯坦曾说,这个世界最缺乏的,是力量与善意的结合。公益与营销并非是两个不相干的独立阵营,而是可以相互交融的,公益可以趋近商业营销的运营模式与效率,而商业将社会责任贯穿于企业战略。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便是一家社会企业的底色。无论是腾讯“创益计划”中许许多多的公益案例,还是其他表现形式的公益活动,他们都在长时间持续投入中国公益事业,在传播形态变迁、人群变迁的背景下,采用不断创新的方法找到善意和力量之间的结合点,利用新的求解方式实现善意力量的最大化和可持续。这些案例是中国公益进程的超级样本,也是无数溪流汇聚成江河的感动。来源:营销之美微信公众号
-
2021年社会组织工作综述2021-12-226月29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社会组织领域共有5人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7人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5家社会组织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每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耕耘。2021年,民政部从国家、社会、群众和行业最关切、反映最热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专项行动,推动“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传党恩”在社会组织领域走深走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实施“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组织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清理整治。通过“减免一批收费、降低一批收费、规范一批收费、查处一批收费、通报一批收费”,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约56.54亿元,惠及企业155.4万余家;抽查检查行业协会商会21616家,查处违法违规收费行业协会商会475家,查处违规收费3541.75万元,公开曝光255家、通报表扬2759家行业协会商会。实施“社会组织党建质量升级”行动,扎实履行登记管理机关党建工作职责。召开民政系统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深入推进社会组织成立登记、章程核准、年检年报、专项抽查、等级评估、教育培训工作与社会组织党建“六同步”。推动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党组织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施“党建+服务提升”行动、“部管社会组织纪检工作质量提升”行动,推进部管社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印发部管社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行政负责人人选审核办法、党组织负责人任职管理办法、行政执法和监督执纪工作衔接规定,组建部管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站,出台巡察工作“一规划两办法”,对部管社会组织党组织开展常规巡察和专项巡察。实施“登记服务便民”行动、“管理服务提升”行动、“评估服务提升”行动,提升社会组织满意度。制订民政部社会组织服务大厅规范化建设方案,启动“好差评”服务,实现全国性社会组织登记业务网上联合预审。制定《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管理规定》,推动社会组织“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建设、以评促发展”。聚焦突出问题,推进社会组织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组织开展进一步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民政部联合17个部委开展“进一步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会同21个部门印发《关于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土壤 净化社会组织生态空间的通知》,最大限度挤压非法社会组织生存和活动空间。截至目前,部本级和地方民政部门已核查涉嫌非法社会组织线索5640条,处置非法社会组织3400多家,关停230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新媒体账号,曝光139批次1194家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中国国学院大学”等一大批非法社会组织被彻底铲除。组织开展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共梳理出69555家“僵尸型”社会组织,其中已完成撤销登记、注销登记、限期整改等整治措施的31412家,正在采取整治措施的38143家。组织开展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违规命名专项整治行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下发《关于抓紧清理整顿违规使用知名医院相关字词的医疗机构名称的通知》。对全国268家违规使用名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清理整顿,避免误导群众看病就医。加强日常执法监督,推动形成风险防范化解长效机制。修订出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推进社会组织反洗钱工作,加大社会组织领域违法案件查处力度。2021年民政部本级已依法作出12起行政处罚,全国共有4479家社会组织被列入活动异常名录,1294家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社会组织发展定位,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积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制定实施《“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方向。作为社会组织领域首个五年规划,对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执法监督等工作作出一揽子安排,提出2025年末社会组织专职人员数达到1250万人、无不良信用信息记录的社会组织占比超过80%等一系列指标,推动实现社会组织发展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与提升。推动实施社会组织“请进来”“走出去”,发挥社会组织平台载体作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外籍科技人才加入我国科技类社会组织有关政策。支持港澳科技界人士依托学会参与内地科技活动。登记成立全球音乐教育联盟,支持和引导“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决策部署,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助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制定《社区社会组织章程示范文本》,实施《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召开全国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推进会。推动各地社区社会组织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模式。贯彻落实中央“双减”工作要求,加强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登记管理。民政部印发或与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登记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的通知》等文件,助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支持和引导广大社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履行使命担当中彰显时代价值。一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全国社会组织领域共有1名楷模、23名个人、20个集体光荣上榜。二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围绕区域发展战略举行超过1000次专项对接、主题论坛、区域合作等活动。三是推动全国性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帮扶工作,首批有26家和28家社会组织分别参与“援藏行动”和“援疆行动”,投入资金分别约为1.8亿元和2.5亿元,行业协会带动会员企业投入达8000万元。四是发挥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示范作用,实施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投入资金4552.55万元,推动128项示范项目在全国各地落地实施。五是参与疫情防控。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相关领域社会组织累计接受有关捐赠资金超过100亿元、物资超过2亿件。同时,部分全国性社会组织积极助力海外疫情防控,如中华慈善总会累计向巴基斯坦、缅甸等18个国家捐赠价值约500多万元防疫物资等。坚持放管并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夯实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根基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社会组织政策制度。一是推进法规出台,配合司法部进一步推动制定《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二是完善登记管理、培育扶持政策,民政部下发或会同其他部门联合印发规范“大学”“学院”名称登记使用、加强社会组织工会建设、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改革发展、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科技创新进口税收优惠等政策文件。三是推进脱钩改革,推动729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和69699家地方行业协会商会实现了“应脱尽脱”,修订出台《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章程示范文本》,完善行业协会商会内部治理制度。进一步加强以全国性社会组织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社会组织治理规范化水平。一是建立民政部直登社会组织重大事项报告审批制度、部直管社会组织重大风险台账制度,规范部管社会组织管理。二是组织开展全国性社会组织到期未换届整改,规范社会组织内部治理。三是严格开展年度检查,并对224个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抽查审计。四是加强“互联网+”监管,启动实施“全国社会组织官网保护计划”,加强舆情监测。五是开展第四次“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评选表彰,在全国范围表彰并宣传一批政治过硬、治理完善、服务专业、诚信自律的先进社会组织。有了2021年扎实的工作基础,相信2022年在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共同努力下,定能推动实现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更高质量、更为安全、更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之路。
-
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慈善项目品牌建设指南》等六项团体标准2021-12-21根据《中国慈善联合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现将《慈善项目品牌建设指南》《社会力量捐赠医疗机构儿童活动室运行指南》《社区慈善基金运行指南》《基金会换届工作规范》《企业慈善捐赠指引》《慈善组织捐赠合同指引》六项团体标准予以发布。具体如下:六项团体标准发布稿(长按二维码下载)
-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3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2021-12-20持守行业初心,践行行业使命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3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陈存根当选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12月18日,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3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爱文,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宫蒲光,原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换届负责人陈存根,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名誉会长徐瑞新,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司长贾晓九、副司长孟志强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各级社会工作行业组织、服务机构,相关社会团体、基金会、高校、企事业单位会员代表及个人会员代表300余人在线上参加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换届选举表决办法》《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章程(修订稿)》《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第五届理事会财务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领导班子以及监事会监事。陈存根当选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康鹏当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戴爱姣、王谦、乔恒、周冰、李羚、马凤芝、晏翠耀、王济武、尹建宏、程延、章定长、方小东当选为副会长。王爱文代表民政部党组指导大会并发表讲话,他对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30年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就中社联未来发展提出四点期望:一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行业枢纽作用,教育引导行业会员自觉服从党的领导,推动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打造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密切党联系群众的可信可靠力量;二要主动担当时代责任,引领社工在投身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特殊困难群众、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践行专业精神、提升工作本领、实现个人价值、彰显职业作用;三要有效服务行业发展,广泛链接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积极为社会工作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资源环境;四要持续加强内部治理,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加强分支机构和下属单位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他表示,希望中社联在新一届理事会和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持守行业初心,践行行业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宫蒲光代表第五届理事会向大会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他指出,过去六年,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按照民政部党组的要求,充分发挥“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会员”的职能和“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反映行业诉求、维护行业权益、促进行业发展”的作用,在引领行业发展、增强行业自律、加强行业服务、促进行业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宫蒲光代表第五届理事会向民政部多年的关心指导和全国社工行业同仁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向联合会各部门负责同志和各位同事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联合会的每一步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离不开民政部的正确领导,都凝聚着崔乃夫、阎明复、徐瑞新等历任老领导、老同事的关心支持和心血汗水。他相信,在民政部党组的坚强领导和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联合会一定能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继往开来,加强行业引领,深化理论研究,拓展实务领域,完善服务体系,推动标准建设,强化专业培训,促进国际交流,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社工理论中国化、社工实务本土化、社工队伍职业化、社工服务专业化、行业建设标准化、行业影响国际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又好又快的高质量发展。 陈存根代表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第六届领导班子讲话。他强调,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作为社会工作行业全国性枢纽组织,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恪守公益理念,组织社工引领,动员社会参与,提高治理效能,创造和谐繁荣。联合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在民政部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联合会党委的全面领导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社会工作者,致力于推动社工理论中国化,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社会实际,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理论;推动社工实务本土化,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让社工理论、社工人才走进社会、基层、百姓,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发挥作用;推动社工队伍职业化,壮大人才队伍,争取财政支持,开发社工岗位,建设稳定的职业工作队伍;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强化社会工作的技术性,加强理论技术培训,健全认证评价体系,提升社会工作质量和水平;推动社工服务标准化,形成科学、完整、系统的规范和标准,做到服务可量化、可操作、可评估;推动社工发展法治化,助力社会工作立法,健全完善行业规章制度,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使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成为制度性安排,让社会工作者进得来、长得大、出得去,不断增强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要切实做好行业宣传,营造人人需要社工、人人尊崇社工、人人争做社工的浓厚社会氛围,加强国际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为国际社会工作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工作队伍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会上还宣布了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特邀咨询专家名单,陈存根会长、康鹏副会长兼秘书长为到会专家颁发了聘书。(来源:公益时报)
-
社会组织总资产超千亿元!首届北京社会组织推介活动线上发布会有哪些亮点2021-12-14近日,第一届北京社会组织推介活动线上发布会召开。据介绍,本次推介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推介宣传、线下公益服务的方式,集中展示社会组织在推动新时代公益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实践成果。推介会将大力宣传社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推介活动植根社区打造有温度的“北京社会组织公益之家”,围绕社区困难群体公共服务需求,动员优秀社会组织持续开展就业帮扶、法律帮扶、健康帮扶、养老帮扶、教育帮扶和救助帮扶等公益服务,提升街乡社区困难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社会组织在公益实践活动中的影响力。近年来,北京市社会组织数量稳步增长,内部治理逐步完善,发展基础不断加强,门类齐全、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特色明显的社会组织体系基本建立,社会组织发展正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迈进。 截至2021年2月,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9个月,北京市共有1.4万余家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来源:北晚新视觉)截至今年11月,北京市拥有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12858 家,市级社会组织4449家,5A级社会组织238家,基本覆盖了教育、科技、体育、文化、卫生、法律、社会服务等行业和领域。截至2020年年底,北京市社会组织的总资产达到1001.97亿元,其中市级社会组织的总资产达到530.13亿元。数据显示,社会组织经营规模和拥有资源实力进一步增强,吸纳21.39万人就业,占全市就业人口的1.70%。 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社会组织围绕“三大攻坚战”“四个中心”建设、“两区”建设和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1681家社会组织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全市基金会累计捐赠支出超过14亿元、募集物资900多万件;大量社会服务机构人员坚守抗疫一线,科技类社会组织为抗疫提供了医疗、生物、网络等方面的科技支撑。社会组织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其中,76个市级社会组织开展助力乡村振兴项目225个,投入资金9200余万元。 在服务冬奥方面,北京社会组织也发挥了积极作用。160家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冬奥、宣传冬奥,参与援建华侨冬奥冰雪博物馆、无障碍设施点位建设、编写《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残疾人服务知识手册》、设计制作冬奥文创产品等重要工作。 此外,社会组织在参与河南、山西救灾,参与基层治理,引领科技创新,服务行业发展,参与国际交流等方面都有所成就。 举办社会组织推介活动,以发布会的形式集中向社会各届通报优秀社会组织和优秀公益人物、发布社会组织建设发展数据信息等,在北京社会组织管理实践中属创新之举。 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推介活动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强化公众监督,为规范社会组织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有助于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发挥正向引导作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有助于拓展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路径,让更多的优秀社会组织、公益人物走进公众视野,凝聚更多公益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发布会也提到,社会组织作为国家治理多元主体之一,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利用专业、资源优势,有序引导公益资源下沉,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公益理念成为社会普遍共识。 为此,此次发布会还向广大社会组织发出倡议:坚守公益初心,参与基层治理;践行责任担当,助力就业创业;打造公益之家,促进共同发展。 倡议书中提到,各社会组织要大力弘扬公益精神,宣扬公益理念,从小事、细事、个案入手,积小善成大德,以实际行动展现社会组织良好形象,提升社会影响力,带动和影响更多力量参与到公益事业;社会组织要海纳百川,善于吸收社会、企业等各方资源,打造公益品牌,建强公益平台,发挥公益资源供给桥梁作用。 发布会现场通报了《市行业协会商会综合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名单》《近三年受到市以上表彰的部分市级社会组织和公益人物》及《5A级市级社会组织名单》,发布了《北京市社会组织建设发展简况》。 同时,发布会展示了50个社会组织优秀公益项目,涵盖环境保护、儿童救助、大病帮扶、乡村振兴,教育公益等多个领域。下一步,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还将继续通过线上线下推介宣传、线下公益服务的方式,集中展示社会组织落实推动新时代公益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践成果。(来源:公益时报)
-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社会组织有巨大参与空间2021-12-1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方案》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不过,《方案》也提到,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质量水平不高,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根据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方案》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具体应对措施,包括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组织保障等。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不仅仅是农村、农民的事,更关系到社会各个层面,因此也需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方案》在“工作原则”一项中提出要求,“坚持地方为主,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政府、市场主体、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格局”。 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为例。 事实上,改善如厕环境,尤其是农村地区厕所卫生环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话题。2013年7月24日,第67届联合国大会把每年的11月19日确定为“世界厕所日”,目的就是唤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在国内,一些公益机构、学术机构及相关企业等社会力量对此也十分关注,通过举办公益论坛、开展公益项目、捐赠卫生设施等方式,一方面让更多人关注农村的厕所问题,一方面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农村厕所革命中来。如,厨卫企业九牧曾于2018年宣布携手壹基金等公益机构,成立“厕所革命公益基金”,共同为边远地区的农村及学校解决如厕问题,以实际行动改造旱厕。 此外,在农村环境治理、村容村貌改善、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等诸多方面,广大社会组织都有着巨大的参与空间。 如,为保护中国数量众多的古村落,深圳市古村之友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促进中心(简称“古村之友”)建立了一支深入到县域的志愿者网络,分布在全国30多个省、近一百个县市,志愿者数量超万人。 在倡导农村地区建立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方面,专业的社会组织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壹基金发起的“净水计划”,以保障农村地区儿童的饮水安全、卫生环境和提升儿童卫生健康习惯为目标,包含净水计划、洗手计划、厕所计划三个子项目。通过为农村地区的项目学校提供净水设备、洗手台、卫生厕所等硬件,结合儿童卫生健康教育,提升农村地区儿童的卫生健康意识,促进其养成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 《方案》提出,要强化基层组织作用。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引导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依法成立各类农村环保组织或企业,吸纳农民承接本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后续管护工作。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公益时报》此前的报道中曾提到,近年来企业大额捐赠除了关注教育、扶贫、医疗卫生等传统领域,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保护及社区建设等逐渐成为企业家群体日益关心的话题。 如,2018年6月,雅居乐集团宣布捐赠1亿元,用于海南五个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此次捐赠侧重关注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即通过企业与当地政府合作的特色扶贫项目,提升当地教育水平、改善当地生活环境等。 记者注意到,除上述内容,该《方案》还在多处提及要鼓励社会参与、多方参与,推行专业化、社会化运作等。 如,《方案》提到,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投资收益较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系统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行管护,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统筹谋划、统一管护运营。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各方积极参与,避免政府大包大揽;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增强社会公众认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等等。 事实上,随着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关注农村问题已成为公益慈善行业的一个必选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否关系到脱贫攻坚成果,也关系到乡村振兴能否顺利推进。在这一过程中,广大社会组织已进行了多维度、持续性探索,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下一步,广大社会组织还应结合自身专业和业务范围,认真研究分析相关政策文件,从而进一步明确自身优势,确定自己的可参与范围。未来,在上述领域,社会组织将迎来巨大的参与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