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2021-02-25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来源:新华视点微博
-
【公益时报】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听取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汇报,推进社会工作发展2021-02-252月8日,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换届负责人陈存根、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司长贾晓九等一行赴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汇报工作,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毅亭、副主任委员宫蒲光等对报告中的各项举措高度评价并提出,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从法治建设、资金保障、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推进社会工作事业发展,提升服务水平,更好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换届负责人陈存根(右一) 陈存根提出,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助人活动,能够让让基层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共产党的温暖,从根本上巩固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工作在助力脱贫攻坚、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20年社会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中的突出贡献,证明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而且可靠,功不可没。目前社会工作还没有得到全社会的足够重视,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还存在脱节,社会工作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社会工作缺乏国家经常性财政支持,社会工作的行业组织体系尚不完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水准有待提高。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不仅需要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服务好弱势群体,还面临为老养老、残困帮扶、青少年帮助、社会心理疏导等众多痛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依靠政府部门和行政管理,必须要社会的多元参与。社会工作以人为中心,依靠服务老百姓实现社会和谐,有利于更好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依法治国和德治治国,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服务为主要手段,通过平等协商、交流沟通、宣传辅导、帮扶服务,人见人、面对面切实解决关乎基层社区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增进社会福祉,促进社会沟通,化解社会矛盾,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四五”期间,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将积极从加强党组织对社会工作的引领,推进社会工作立法、完善社会工作行业组织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工作经费纳入国家经常性财政预算等五个方面开展工作,为提升社会工作的政治地位,让社会工作成为一项受人尊重、被社会尊崇的、高尚的职业。 贾晓九从社会工作的概念、性质和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社会工作是解决人的社会关系障碍的专业,针对人的社会功能失调进行专业的帮助。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要结合中国国情,加强党建引领,使社会工作与党的群众工作相适应。社会工作具有独特的专业性,有独立的理念、逻辑和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具有普遍的通用性,能适应社会各个领域,促进社会建设的发展;社会工作具有不同发展阶段的适用性,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都能建立自己的介入路径;社会工作具有综合性,能够整合各种资源促进人的发展。社会工作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毅亭(左二)、副主任委员宫蒲光(左三) 宫蒲光认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到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汇报和交流工作,对于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很有意义,体现了社会建设委员会对社会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推动社会工作纳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作为行业组织,为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相信联合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通过深刻理解和全面深入贯彻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使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何毅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伴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砥砺前行、茁壮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工作,在170多项政策法规中对发展社会工作、发挥社会工作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社会工作在新时代取得新发展,已经成为助推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及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在民政部领导下,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联合枢纽作用,组织开展一系列有影响的社会活动,为推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结合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工作来看,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既是全国人大代表普遍关注和多次提出的议案建议,也是社会委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希望社会委与中社联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在推动社会工作立法研究、完善相关制度等方面取得积极、丰硕的成果。 会议现场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冯军,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社会事务室主任王进、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京,《公益时报》社总编辑赵冠军等参加会议。
-
民政部: 对非法社会组织“零容忍”2021-02-24“中国志愿者协会”“中国党史研究会”“国际华人艺术协会”,这是2月18日民政部公布的2021年首批10个涉嫌非法社会组织中的3个。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今天下午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政部对非法社会组织“零容忍”,要让非法社会组织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詹成付介绍说,非法社会组织是指没有经过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的名义开展活动的组织,其中许多冠以“中国XX”“中华XX”“全国XX”等全国性名称或省级名称。骗钱敛财、扰乱经济社会秩序是非法社会组织的共同特征。 2018年,民政部会同公安部联合开展了为期9个月的集中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依法处置非法社会组织1.4万余个。此后,打击非法社会组织的工作由集中整治转为常态化治理。 据介绍,公布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是民政部常态化治理非法社会组织最基础性的工作,一方面是为了提醒广大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打交道时谨防上当受骗;另一方面,是期望和恳请社会各界提供涉嫌非法社会组织活动的线索。 詹成付介绍说,“涉嫌”非法社会组织意味着不确定,合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有固定场所、固定联络人员、固定电话。而非法社会组织的地点不固定,甚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民政部门仅靠现有的执法力量很难发现,“公布涉嫌非法社会组织的名单,就是期望社会公众发现并举报,民政部将对举报线索进行核查、固定证据,对查证属实、证据确凿的,将依法予以取缔。目前这项工作还在进行中。” 如何甄别非法社会组织、认清“李逵还是李鬼”?“要有自醒意识,天下没有免费午餐,越是涉及利益事情越要小心。”詹成付表示,公众可通过“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和“中国社会组织动态”微信公众号,随时查询全国各地各级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名单,核查其合法身份。凡是没有查询到的,公众一定要小心谨慎,以免上当受骗。 查验社会组织真伪请点击下方图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记者:王亦君、焦敏龙
-
李纪恒部长出席国新办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2021-02-232月23日,国新办举行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副部长唐承沛、高晓兵、王爱文、詹成付介绍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民政部部长李纪恒通报2020年民政工作情况 把讲政治贯穿于各项工作,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抓好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将“两个维护”体现到实际工作成效和人民满意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持续巩固民政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支持湖北和武汉抗疫,协调7个省份民政工作队伍跨省支援武汉,部领导带队到武汉督导工作。广泛动员慈善力量、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参与防控,接收捐赠资金396.27亿元、物资10.9亿件。紧抓养老、儿童福利、民政精神卫生、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殡葬等民政服务机构防控,制定一系列防控指南,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系统“零感染”。指导各地守牢社区防控阵地,有力服务疫情防控大局。 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劲头,实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组织全面摸排监测,全国共有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实现“应兜尽兜”。重点保障贫困老年人、未成年人和重病重残人员脱贫。加大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力度。出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专项政策,巩固脱贫成果。 城乡低保4426.8万人,低保标准同比增长8.6%、11.7%。城乡特困人员477.7万人,基本生活标准同比增长9.2%、12.2%。25.4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首次纳入国家保障。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分别惠及1212.6万人、1473.8万人。做好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关爱保障,增发生活补贴、价格补贴285亿元,为9.3万未参保失业人员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指导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防汛救灾。 “十三五”期间先后在203个地区投入50亿元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养老模式。持续增加机构养老床位,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截至2020年底全国养老机构3.8万个,同比增长10.4%,比2015年底增长37.2%;各类机构和社区养老床位823.8万张,同比增长7.3%,比2015年底增长22.5%。连续四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行动,出台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政策,维护老年人权益,提升“老有所养”水平。 推广优秀社区工作法,深化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加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城市和农村覆盖率稳步提高。开展“社区万能章”治理,为基层减负。加强社会组织政治建设,提高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规范收费行为。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深化殡葬改革,开展墓地违规经营排查整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全面推进民政工作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来源:中国民政)
-
“十四五”期间民政领域有哪些重大的工作谋划?2021-02-232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副部长唐承沛、高晓兵、王爱文、詹成付介绍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民政工作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在“十四五”期间民政领域有哪些重大的工作规划? 民政部部长李纪恒: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接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民政系统砥砺奋进、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任务,各项民政事业取得新进展。五年来,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持续改革完善,农村留守老年人、妇女、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得到了更好地保障。残疾人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蓬勃发展,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开展,社会组织、殡葬、婚姻等领域改革持续深化,行政区划设置不断优化,这些工作的进展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对照中央部署和人民的期待,民生兜底保障还是有短板,基层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民政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将坚持民政工作的政治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社会建设兜底性、基础性职能定位,按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的决策部署,把高质量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与谋划民政事业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深化改革与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治理能力结合起来,更好地履行民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职责使命。我最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确保共同富裕的大路上“一个不掉队”。巩固拓展兜底脱贫成果,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进一步完善兜底保障制度,在保障对象上适度扩大兜底保障和社会福利范围,将更多低收入人群和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纳入政策保障。在保障内容上,从资金、物质为主逐步向精神慰藉、能力提升拓展。在手段方式上,充分运用大数据比对机制,提高精准保障和便民服务水平。在保障水平上,科学合理地调整完善各类救助保障标准,发挥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帮助特殊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编制实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因地制宜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社区协商制度,加强智慧社区建设,拓宽民意表达和沟通渠道,发挥居民的主人翁作用,加强社会组织政治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引导社会组织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优化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推进婚丧礼俗改革,减轻群众负担。 三是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支撑。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让所有老年人能够享有“身边、床边、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多样化水平。优化机构养老,优先发展护理型床位,加强医养康养相结合,尽可能满足老年人最迫切的失能照护刚需。大力发展“养老+”新业态,推进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层级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强养老服务监管,保障养老服务质量。 来源:国新网
-
2021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社会组织、企业等公益力量可以做什么?2021-02-22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 《意见》明确,“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性转移。面对这一历史性转移,包括社会组织、企业等在内的公益力量应该如何应对? “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过程中,还要完善相关机制。资金方面,除了财政资金,还要更多利用金融特别是中长期信贷资金;主体方面,除了农村内部主体,还要鼓励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对文件进行分解读时强调。 那么,具体可以做什么呢? 要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十三五”时期,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这其中,包括社会组织、企业等在内的公益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在署名文章《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对此予以肯定: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开展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建设社会扶贫网,动员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积极参与。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此前参与脱贫攻坚的公益力量是否要撤出呢?《意见》强调,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要设立衔接过渡期。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要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 要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 这意味着,包括社会组织、企业等在内的公益力量不仅不应从脱贫攻坚的战场撤出,还要继续做好各项帮扶工作,同时向乡村振兴的方向进行探索。 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意见》提出了2021年和2025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包括社会组织、企业等在内的公益力量在其中可以做什么呢? 《意见》中提出的下列目标任务,公益力量可以积极参与: 2021年,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过程中,还要完善相关机制。资金方面,除了财政资金,还要更多利用金融特别是中长期信贷资金;主体方面,除了农村内部主体,还要鼓励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对文件进行分解读时强调。 具体来说,《意见》提出的乡村建设行动中以下内容,公益力量无疑是可以积极参与的。 1、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 例如: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等。 2、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包括改水改厕、污水处理、垃圾处置、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等。 3、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例如,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和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耕读教育、网络教育等。 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包括村卫生室、村医、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疾控机构等方面的建设;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等。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4、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 例如,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 “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力争见到明显成效,让乡村面貌看到显著变化。” 唐仁健强调。 加强乡村治理 在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同时,《意见》还要求加强乡村治理。 要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工作。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加强乡村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推动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 要加强县乡村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体系建设,做好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等重大事件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 《意见》还要求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来源:公益时报,作者:王勇
-
解读:民政部公布中国志愿者协会等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北京取缔19家非法社会组织2021-02-20中国志愿者协会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咋一听很多人都会疑惑,这是真的吗? 确实是真的,2月18日,民政部公布2021年第一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其中就有中国志愿者协会,此外还有中国美学研究会、中国区块链委员会、中非文化友谊协会、中国爱国文艺家协会、中国文化建设委员会、国际华人艺术协会、中国党史研究会、中华余氏宗亲联合会、中国复合型人才培养协会等9家。 与此同时,在稍早的2月10日,北京市民政局发布取缔公告,对“中国艺术发展研究会”“中国传统艺术交流协会”“建党伟业文艺奖组委会”“中国文艺名家研究会”“中华国学艺术传承奖评委会”和“共和国传世名家终身成就奖评委会”等19家未在民政部门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进行活动的非法社会组织予以集中取缔。 那么什么是非法社会组织,为什么要取缔他们呢? 2018年,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负责人就治理非法社会组织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非法社会组织是指未经民政部门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的组织,以及被撤销登记后继续以社会组织名义活动的组织,也包括筹备期间开展筹备以外活动的社会组织。 该负责人表示,多数非法社会组织以圈钱敛财为主要目的,它们往往以服务国家战略、对接资金项目、颁发奖状证书等方式收取费用,给基层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造成了不少经济损失,影响了市场秩序。不少非法社会组织采取类似合法社会组织的名称开展敛财活动,影响了社会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信任,破坏了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环境,干扰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秩序。不少非法社会组织冒用国家战略、冒用党政机关名义,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声誉。个别非法社会组织还涉嫌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行为,必须坚决打击。 北京此次取缔的非法社会组织很多就存在上述问题。 2020年9月,北京市民政局结合群众举报线索,对多家组织涉嫌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进行活动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经查,19家非法社会组织伪造印发国家级社会组织红头文件并加盖伪造印章,以举办全国性评选活动为名,授予个人文化艺术方面的荣誉称号和奖项,颁发荣誉证书以及价值数千元的奖杯、奖品,再由获奖者支付部分费用进行诈骗敛财。如授予“中国文学艺术界红船精神奖”“共和国十大传世名家奖”“国家殿堂级文艺大师”“世界和平文化传播大使”“中国国学艺术传承奖”“国家抗疫宣传大使”和“建党伟业文艺贡献人物”等荣誉称号。 非法社会组织自称办公地址在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八里庄一带。经执法人员现场调查,文件中所留地址均为邮政信报箱或虚假地址,现场没有实际办公场所和办公人员,所留电话也都无人接听。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19家非法社会组织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违反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市民政局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的规定依法予以取缔。 除了这些被取缔的非法社会组织之外,社会上仍然还存在着其他的非法社会组织,如何去分辨他们呢? 据北京市民政局执法人员归纳总结,这19家非法社会组织有五个特点: 一是在冠名上具有迷惑性,通过“中国”“中华”“世界”“国际”等吸睛词汇,让老百姓真假难辨;二是在业务范围上“蹭热点”,涉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国学等领域,吸引社会关注;三是在具体运行上狐假虎威,招摇撞骗,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对外发布通知并加盖印章,以此迷惑老百姓;四是在宣传手段上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采用向文学艺术界有一定声望的人士定向邮寄虚假评奖证书等方式骗钱敛财;五是在行动轨迹上具有隐蔽性,无办公场所、无办公人员、无有效联络方式,主办者从不露面,仅通过网络和邮政信箱邮寄文件。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负责人就治理非法社会组织答记者问时也指出,非法社会组织的名称迷惑性很强,很多非法社会组织在名称上类似在民政部门合法登记的全国性社会组织或者国际性社会组织,网页宣传上抄袭合法社会组织的官网内容,使得社会公众难辨“李逵”或“李鬼”。 例如很多人在听到“中国志愿者协会”时就很容易以为是真的——因为和中华志愿者协会只差了一个字,而后者才是真的社会组织。 除此之外,从业务范围上看,非法社会组织善于“蹭热点”、打“擦边球”,往往跟风国家战略,使用“一带一路”“军民融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社会公众关心的热词。从组织形式上看,非法社会组织有的以“协会”“促进会”“联合会”“基金会”等传统社会组织的组织形式活动;有的以“委员会”“发展局”“中心”等类似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活动;还有的以“联盟”“合作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活动。 除了根据以上特征去分辨以外,民政部还提供了官方验证渠道。 在与社会组织合作或有经济往来时,登录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或者“中国社会组织动态”微信公众号即可验证其身份。 民政部于日前启用的新版“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平台集成了全新的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社会组织政策法规库,方便公众办事查询。 公众通过该平台可查询社会组织基础信息、行政许可信息、年检(年报)信息、评估信息、表彰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失信信息以及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并可进行在线投诉举报。 据平台显示,截至目前,各级民政部门共登记社会组织超过90万个,其中全国性社会组织2292个。 例如,以志愿者为关键词查询,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组织有4家,分别是: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中华志愿者协会、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并没有中国志愿者协会。 以党史为关键词查询,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组织有3家,分别是: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国会党史研究会、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并没有看起来很像真组织的中国党史研究会。 以区块链为关键词查询,没有查询到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组织,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并没有中国区块链委员会这样的国字头区块链社会组织。 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是一项复杂性、长期性工作。近年来,民政部门持续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依法处置了大批非法社会组织。但是,一些组织和人员仍然罔顾法律红线,继续违法开展活动。如果发现涉嫌非法社会组织的活动线索,可以登录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投诉举报”栏目进行举报。 来源:公益时报,作者:王勇
-
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最高检有新行动!2021-02-20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于6月1日起施行。最高检日前作出部署,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准确把握新修订“两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保护和监督职责,认真落实新修订“两法”的各项具体要求。一起了解一下↓↓↓ 来源:新华社,作者:陈菲、刘硕、张晓洁